樊磊:提升全民信息科技素养,紧迫且任重道远
2025-07-22
美国教育大家杜威曾说:“如果我们用昨天的范式教今天的学生,就是在剥夺他们的明天。”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技术的不断更新,正催生出许多新职业,改变着社会劳动力的需求结构。同样,信息技术也正深刻改变着教育与学校的底层架构。
加上2019年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传统学习模式,老师、家长和学生乃至整个社会都意识到了信息科技的力量。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培养已成为国家社会发展的根基之一。与此同时,课堂教学模式,中小学学生的评价体系、考试体系结构也将伴随新课改而改变。
当代,信息科技素养为什么重要?
2020年4月,国务院文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生产要素范畴扩大,在传统三大要素基础上,新加入了“技术、数据”要素,生产要素变为“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种。
2021年6月,权威科学杂志《Nature》发表报道提出改变科学的十大软件,并称“在现代每一项重大科学发现的背后,总有计算机的身影”。在现代科学的重大进展、重大发现中,信息处理已成为不可缺少的推动力。
然而,遗憾的是仍有许多人认为信息技术对于中小学可有可无,尤其人工智能技术层面。“孩子只需学好数、理、化这些基础学科,长大再掌握信息技术为时不晚”。对于这样的观点,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樊磊并不认同。
对于面向未来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技术掌握与数据处理能力,已被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里有几条特别值得关注——“提升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水平,完善初高中包括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在内的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其中明确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的课程纳入到了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与数学、物理、化学并列。这也是对科学技术在中小学课程体系里的一种定位,成为科学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再次强调要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在培养未来教师方面,再次出现信息学科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并列,非科学类的教师也包括在内,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重要部分。
2021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正式颁布,为我国基于数据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证。不仅是我国,很多发达国家也陆续为技术和数据的重要地位立法,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根本层面。
作为人教社《高中信息技术》教材(2019版)联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人工智能(小学、初中版)》(2020版)主编,樊磊在10月举行的“2021未来课程设计国际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小学生的数据教育,应包括与数据和技术相关联法律法规,涉及国家、地方及行业层面。然而,目前,对于全民信息科技素养的教育紧迫且任重道远,甚至在教育界内部都仍面临相当大的阻力。
他举例,对比中美股市,2020年美股排名前五的全是科技公司,特斯拉被归类到非消费必需品,其生产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平台等,都具有科技属性;而中国排名前二的是阿里巴巴和腾讯,从属性看,腾讯勉强算科技公司,但阿里是分销必需品的公司。此外,也几无科技公司。可见,在创新领域,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我国在科技领域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差得很远。
真正的问题在哪里?樊磊认为,全社会在信息技术层面的认知差距较大。新时期,信息技术教育应成为学生的一项根本性的课程,“目前在新课改里面融入了不少诸如社会方面等似乎与科技关联不大的内容,从某种意义上,也体现出新课改需承担起更大范围内提升中小学整体科学技术素养的使命。”
信息技术新课改应从创客教育学到什么?
"创客"一词源自英语单词“MAKER”,原指“制造者”,也指代利用新兴科技,勇于把创意转换成现实的一群人。
创客教育以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基础,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学习法、创新教育的思想,鼓励学生利用新技术来设计、制作、分享和跨时空的学习,通过实践将自己的想法变成现实。在创客教育的课堂中,学生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生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团队协作、共同探究、自主创新,实现“在做中学、在玩中学”。
对教育者来说,创客教育与信息技术新课改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尝试把创客精神带到学校教育中。创客教育所倡导的提出问题并利用自己的创造力解决问题的过程,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翻阅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其在“完善智慧教学设施”章节中强调,“部署学科专用教室、教学实验室,依托感知交互,仿真实验等装备,打造生动直观形象的新课堂。”
“明确把新课堂、专用教室、实验室归集到新课堂内,细化到课堂设备、工具、平台,这为未来新课堂的形式和呈现场景提供了充分的启发性与发展空间”,樊磊表示,“这可能与今后创客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
他介绍,新课改的实质是把课堂从基于知识的教育全面转向素养教育。就信息科技学科素养而言,主要包括:增强信息意识、发展计算思维、提高数字化学习与创新能力以及树立正确的信息社会价值观和责任感。“在基础教育阶段,新课改的素养教育思想已经发生了明确的转变,在未来,涉及到中高考的培养体系、核心素养教育及养成、未来的评价体系,都会随之变化。”
义务教育阶段,《关于新时代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质量的指导意见》也曾强调,要强化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就是说把这个课堂作为提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抓手。偶尔用一下信息技术炫一下,提高一下兴趣或者关注度,这种做法变得没有太大的意义,信息技术不再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要成为课堂教学基本手段和方式。所有信息表明,实验作为作为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会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创客教育特点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那么,针对中小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教育具体该如何入手?
樊磊提出了以下3点建议:
1 明确信息科技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主学科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及在社会上起到的独特价值,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良好载体。而创新思维是信息时代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与竞争力。
2 需建立科学系统的发展课程
信息技术相关课程需要一个连贯的载体,也就是义务教育阶段加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新课改中,各个学段都有相应的要求,一以贯之,与以往有很大变化。
同时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不能只在有兴趣、有余力或条件比较好的学生中开展,同时,需要长期性、复杂性、系统性的培训。
3 信息技术课堂要成为课堂改革的引擎
课堂本身不仅仅讲信息技术自身的内容,实际上还承担着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信息技术课堂是课堂改革的主战场。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学科本身的事情,实际上也是所有的教育从业者的必修课。教育信息化影响到教育的全程,影响教改的全局。
例如,若信息技术本身解决不了如何基于核心素养进行评价的问题,那么就很难想象其他学科能解决得更好。
抓住技术发展的主线,也易于观念的更新。创客教育既不是具体的技术,也不是具体的学科,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这些新的概念,融入到基础教育教学里面,对当前的信息技术新课改的发展有大有益处,将开创长期、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樊磊表示,信息技术新课改的过程中需全程创新,在新课改初期,不太明确具体做法时,创客教育的一些学科融合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很值得借鉴,含括了课程设计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实验创新、课程评价创新。“创客教育对于新课改是重要的抓手,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让学生进入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进入到考核层面。”